首 页    |   协会介绍    |   协会活动    |   书法培训    |   重要资讯    |   书家题字    |   网上展厅    |   篆刻艺术    |   艺术签名    |   联系我们   
协会动态
行业资讯
个人展厅
名家作品欣赏
会员作品欣赏
硬笔书法学堂
协会出版书籍
 

力图破译汉字楷书“基因密码”的人

力图破译汉字楷书“基因密码”的人

力图破译汉字楷书“基因密码”的人

——平超老师及其平氏写字教育体系简介


正如他在其专著《渐隐式楷书入门描红习字帖》中破解楷书“基因密码”时所引用的成语“一波三折”一样,从教三十年的平超老师,多年大胆实践、潜心探究写字教育教学的革新,现已初步确立了自己独特的写字教育理念,创立了自己相关的理论体系和教育教学方法,并编写了《渐隐式楷书入门描红习字帖》等专著,经小范围内的教育教学实践和专家初步论证,其优越性、创新性、指导性、可操作性业已显现。 

平超,男,1963年生于四川省崇州市(原崇庆县),平氏写字教育体系创立人、四川省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硬笔书法协会会员、崇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崇州市教育协会会员。 

平超老师以全新的视角,开创性地借助专著《渐隐式楷书入门描红习字帖》(待正式出版),向我们展现了其写字教育体系的独特、新颖的魅力。 

一、背景: 

……通过习字来提高国民的人文素养,使之向善、向真、向美,减少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是必要和可行的,尤其是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而言。(摘自《渐隐式楷书入门描红习字帖·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写字教育的思考<代序>》,下同) 

……在祖先为我们留下的浩繁而精妙绝伦的文化遗产中,单就书法一项就浩如烟海、灿若星辰,而且为万国之所独有。可是,今世之国人,大多视而不见、见而不敬、敬而不效、效而不工。有位朋友曾沾沾自喜地向我自诩说:“我这手字在本地要超过一大片……”我立刻反唇相讥道:“你的说法肯定成立,不过仅仅是超过那一大片不会写字的人;而与你面前的碑帖就是天壤之别了!”面对古人我们必须要有点敬畏的之心,有人曾感叹说“……那是一个人人(会写的人)都是书法家的时代。”我认为,当今的书法家的绝对人数也不少,但相对数量却严重不足。即使全国的书法家有十万人吧,也不算多,还不足万分之一。然而,很多人开始怀疑写字教育的重要性,更有甚者竟然主张高考不再考语文。 

……我们口里喊着“科教兴国”、“素质教育”,实际还是在应试教育的烂泥潭中艰难地挣扎。 

……为什么很多中、小学还是没能很好地开展写字教学却去凑应试教育的热闹呢?据我的了解来分析,一是因为无成熟的教材,二是因为缺少合格的师资,三是因为没有安排必要的时间,四是因为无学生和教师的权威考评机制。 

二、理念: 

目前中、小学使用的写字教材、教辅资料凸显急功近利的技艺色彩,因此写字课应该改为书法(入门)课。 

……写字教学的教材,教师和学生有两个途径获取:一是上级发的,二是市面上书店买。这些教材(教辅资料)把写字的文化艺术色彩淡化,凸显急功近利的技艺色彩,有悖于书法的本质,不全面、不系统。既然算数课、唱歌课、图画课、政治课等可以改为数学课、音乐课、美术课、品德课,不妨把写字课改为书法课。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它的地位和作用应该不亚于音乐、美术,而目前的理念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羞羞答答的,不敢理直气壮地说成书法课。日本、韩国的中小学生上的是书道课,而我们作为书法的发源地的国家的中小学却只敢叫写字课,未免有些滑稽。哪怕改为书法课,一样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至于把广大中小学师生吓晕倒。由于理念的模糊,教材中就难免有尴尬的情况。例如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写字》中的楷书范例就出现了毛笔笔画有“一波三折”呈现书法特征,而有很多钢笔楷书范例没有按“一波三折”仅体现写字要求——正确、工整、美观(仅有笔画分布匀称,而每一笔画的情趣、美感就谈不上。),给广大教师和学生带来困惑。 

三、理论: 

1、楷书笔画最贴切的物象是人的动态肢体。 

……楷书笔画的外形之美既吸取万物之精华,又有别于任何物象。本帖作者经过长期的观察、分析、比较和揣摩,认为比较新颖、合情合理(对人自身的肯定)又形神兼备的解释是最象人的动态肢体。再辅之以图示、歌曲、舞蹈等,从而使写字教学的形式更加丰富而生动,大拓展了写字教育的发展空间。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所有别的资料都未能系统而神形兼备地解决对楷书笔画象什么的认识理解问题。(包括义务教育阶段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使用的比较权威的教材中所用的图示都显得不贴切、不成体系。) 

2、楷书笔画“一波三折”表现了不屈不挠的精神。 

……每一笔都有“起笔——行笔——收笔”三步,故有“三过笔”、“三折笔”之说。王羲之《题〈笔阵图〉后》:“……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其实成语“一波三折”原本就出自楷书笔画〈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一波三折":“原指写字笔画曲折多姿,后形容文章结构曲折起伏,也比喻事情进行中阻碍、变化很多."〉,本帖作者认为,正如讲故事要靠更多曲折动人的情节,楷书每一笔画都演绎着一个哲理故事——克服许多困难,才能取得一次成功。正因为采用了“三折”结构才使得楷书不仅每个字整体具有构图的美感,而且每一笔画都富于情趣和哲理;而其它诸如美术字等则不能。这恐怕就是楷书令无数人为之倾倒的原因所在,也是无数楷书专著欲道破却未曾道破的“天机”。正因为如此,许多习字者想练好字却不知突破口在何处,因而对楷书既爱又感觉高深莫测。) 

四、教学方法:  

1、用“拟体为画”图及歌曲、舞蹈使写字教学的形式更加丰富、生动。 

传统的写字教学囿于摹、描、临的形式,而平氏写字教育体系在教学形式上的探究是极具开创性的。初学楷书者大多是少年儿童,其活泼的天性决定了他们对教学形式多样性和生动性的需求。顺应这一天性,平氏写字教育体系更能让习字者在身心上既得到锻炼又乐在其中。 

2、用现代城市交通路线比拟楷书间架结构。 

……传统的楷书字帖中大都对汉字结构类型作繁琐的划分,既难记又不能从根本上让人知其所以然。本帖采纳了卓盛德先生《楷书入门》中关于楷书结构“等距离平行”、“辐射状分布”、“变化、安定”等观点(卓先生的《楷书入门》中的文字篇幅较长、重点不够突出),并将汉字笔画分布比作现代城市交通路线,更能从哲学(客观事物的普遍规律)高度去认识汉字笔画分布规律。 

……笔画分布应遵循“辐射”原则,呈由中心往四周辐射的势态,讲求内密外疏(象车辐和现代城市交通路线,一般可以在字的中心和四周画“一、二、三环路”以见出其疏密有致。)。 

……所谓“内密外疏”不仅是外在形式的问题。正如现代城市交通路线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是因为城市的中心往往是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中心。所以,一般而言,所有笔画都要体现向心力的作用使整个字紧凑,离心力的作用使整个字生动。而这两种力的作用在同一字中要达到平衡。 

3、用独创的渐隐式字帖有效分解临帖的难度。 

……就象给刚学走路的幼儿一辆学步车一样,将摹写、临写、描红巧妙地结合起来,既分解了临写的难度,又有必要、及时的独立训练空间;既可以训练初学者的视觉记忆能力,又可以激发其成功感,从而培养起对书法的浓厚兴趣。而传统描红容易让习字者产生依赖性,相对缺乏及时、必要的独立训练空间。 

4、用诗歌的艺术形式全面而简洁地阐释书法。 

阐释书法的诗、文很多,但不是有失全面就是太冗长,通俗性、生动性、感染力也往往欠佳。平超老师匠心独运,首次以诗歌的形式对书法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演变及形意特点、名家名作、与相邻艺术门类的关系及爱好者自身感受作了全面、生动又简洁的阐释。使迷津者顿悟、彷徨者坚定、路过者驻足。 

五、教材: 《渐隐式楷书入门描红习字帖》系列等。 

除已印制成册的《渐隐式楷书入门描红习字帖(软、硬笔)》系列(一)外,目前平超老师已经编写脱稿的还包括采用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等楷书所编著的渐隐式楷书入门描红习字帖诸系列和采用《曹全碑》编著的渐隐式隶书入门描红习字帖及汉语拼音声母韵母、英文字母大小写、阿拉伯数字、简笔画等。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虽然“平氏写字教育体系”的提法还有待权威部门和专家的进一步认定,但其体现的创新精神和独特魅力是显而易见的。在肯定和祝贺平超老师在写字教育方面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探索所作出的成就之时,我们衷心希望平氏写字教育体系能在教育教学中得以不断总结、完善,以资推进义务教育阶段的写字教育、教学的发展。 

附: 

一、拟体为画图示: 

 

拟体为画歌(平超词,马玉蓉曲,舞蹈待编/拍) 

 

汉字楷书真奇妙,笔画如肢不深奥。撮拢五指即是点,一撇勿忘把掌翘。 

右拳直举垂露竖,倒垂右掌悬针竖。左拳平臂成一横,伸足踢腿捺跨步。 

抬起脚尖成竖钩,斜腿钩足成斜钩。伸臂钩掌是横钩,弯曲手臂竖弯钩。 

笔画如肢抖精神,尖中有圆直为主。字如其人须学楷,正直、踏实永记住。 

2、传统描红字帖与渐隐式描红习字帖比较:        

3、书 法 礼 赞 

   平  超 

一 

长江长、黄河弯, 

江河流水去连天。 

奔腾咆哮千万年, 

炎黄子孙慧且坚。 

 

华夏文明, 

源远流长。 

拳有太极, 

道有阴阳。 

龙为图腾, 

鳞爪飞扬。 

——你驾着汉字古老的马车, 

轧过甲骨、青铜、竹木、丝绸…… 

最终跨入纸的大道, 

展示了无限风光。 

 

二 

真草隶篆, 

颜筋柳骨(1): 

演绎出万种风情, 

铸就了丰碑无数。 

 

龟甲、兽骨 

留下祖先跋涉的脚步。 

美在不经意间流照千秋, 

纠结着粗犷与质朴。 

 

融进酣畅与严谨, 

方寸之间证明着张弛之度。 

大篆、小篆 

繁、简都玲珑如珠。 

 

隶书波磔, 

尤如骄横的霸主。 

与“奴隶”之“隶” 

不知有何缘故。 

 

笔走龙蛇、铁画银钩, 

锐不可当、气贯长虹。 

“草”是你的名, 

谁知你心中蕴积了多少柔情侠骨? 

 

真书、正书、楷书, 

汉字形体变化顿驻。(2) 

如冰雕玉砌, 

端庄而凝固。 

 

三 

千载之中, 

淘尽风流无数。 

巨人、巨作, 

浩瀚无垠奇又多。 

 

兰亭一序(3)绝千秋, 

太宗不舍携入墓(4)。 

兼撮众法备成家, 

贵越群品古今无。(5) 

 

笔法精致架多变, 

至善至美缘自然。 

 

羲之父辈四书家(6), 

书圣初学 卫夫人。 

六子、门生多善书, 

献之追父为“小圣”。 

及至右军(7)七世孙, 

智永“千字”(8)一脉承。 

父子相传兄授弟, 

姻戚观摩一时盛。(9) 

 

初唐楷书四家(10)主, 

草书颠张与狂(醉)素(11)。 

 

太宗玄宗各有妙, 

颜公“告身”又“三稿”(12)。 

 

“孔庙虞书贞观刻, 

千两黄金那购得?”(13) 

询书刚劲又婉润, 

法式严谨隶意彻(14)。 

 

“美女簪花”褚登善, 

字里金生鹤舞庭。(15) 

薛稷劲妍承褚体, 

华美典丽启“瘦金(16)”。 

 

张旭草书齐白、旻(17), 

鬼神变动无端倪。(18) 

 

敢从破体变风姿, 

草圣欲成狂便发。 

磨穿漆盘走龙蛇, 

公孙舞剑悟笔法。(19) 

 

北宋四家(20)呈异彩, 

蔡和苏逸豪米芾。 

苏轼“寒食”列行叔(21), 

鲁直雄劲有“砥柱”(22)。 

 

溯源黄帝至秦末, 

李斯、赵高、虫鸟书(23)。 

东汉张芝又“崔杜”(24), 

晋承魏风极盛书。 

东晋“三谢”尚、奕、安, 

唐宋鼎盛书自荣, 

元代鲜赵(25)称“二雄”。 

明初二沈(26)号“学士”, 

吴中书有四才子(27)。 

晚明“邢张米董”(28)强, 

清数刘、翁、铁、亲王[(29)。 

“民国”吴、胡、于、延闿(30), 

启功、舒同、沙孟海。 

近代尹默又沈鹏(31), 

朴初[(32)、范曾、毛泽东。 

…… 

 

望夜空,星汉灿烂; 

览书苑,百花争艳。 

又恰似,珠光宝气; 

岂止是,琳琅满目? 

可叹我,望尘奈何; 

何妨我,苦乐琢磨? 

悔当过,追“星”粉丝, 

终甘做,书法囚徒。 

那歌舞,令我四顾, 

你教我,低头思索。 

 

走马观花的过客, 

且停下匆匆的脚步。 

书法的国度 

风景亦堪贯注! 

  

 四 

鲁迅: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 

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 

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 

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 

 

汉字:我只是演员, 

书法:我才是角色。 

诗文:我是新郎, 

书法:我是新娘。 

真正的书法家, 

不会总在“传唱”、“翻唱”。 

书法的舞台少不了 

诗界、画界客串的虹光。 

 

水伴墨在纸上跳着交际舞, 

看似点画结构、笔法章法为其主, 

实则人品、情愫; 

继承、创新当力务。 

 

          五 

你是天鹅,我是蟾蜍。 

你是天仙,我是凡夫。 

你是红日,我是夸父。 

你是灯火,我是飞蛾。 

 

 

注: 

(1)古代书法史上著名的楷书四大家:唐代的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元代的赵孟頫。颜、柳占据了其中一半的席位。“颜筋柳骨”是说他们二人的风格像筋、骨那样挺劲有力而又有所差异。 

(2)卓盛德著《楷书入门》:“……五体之中,以楷书的出现最后。” 

(3)《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4)系传说。 

(5)前人评王羲之书法“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贵越群品,古今莫二”。 

(6)即其父王旷及王导、王敦、王廙。 

(7)王右军:即王羲之。 

(8)《真草千字文》,真草二体,是智永传世代表作,也是我国书法史上的留传千古名迹。 

(9)丁文隽《书法精论》:“……父子相传,兄弟相授,姻戚相观摩……一时称盛。” 

(10)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薛稷。 

(11)“张”指张旭,“素”指怀素。 

(12)《自书告身帖》(颜楷用笔的最佳范本),《祭侄文稿》(“天下第二行书”)、《祭伯父文稿》、《争座位稿》。 

(13)黄庭坚语。虞世南代表作《孔子庙堂碑》 

(14)兼有隶意。 

(15)《唐人书评》:“字里金生,行间玉润……”。米芾:“九奏万舞,鹤鹭充庭……” 

(16)宋徽宗“瘦金体”。 

(17)晚唐文宗下诏,称李白的诗、张旭的草书、裴旻的剑舞为“三绝”,世人称他们三人分别为“诗仙”、“草圣”、“剑圣”。 

(18)韩愈:“变动如鬼神,不可端睨(倪?)。” 

(19)怀素及其书法。 

(20)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21)《寒食帖》(“天下第三<叔>行书”)。 

(22)《砥柱铭》(黄庭坚〈黄鲁直〉代表作)。 

(23)战笔书:据僧梦英《十八体书》记载,早在周代,鲁国秋胡的妻子就以书法著名。据说这秋胡"随牒远仕",外出三年,他妻子在家浴蚕采桑,闲中居然被她创出一种名叫"雕虫篆",也叫"战笔书"的字体。由于"其体遒律,垂画纤长,旋绕屈曲,有若虫形",因此唐代的韦续在《五十六种书》中也把它唤作"虫书"。 

(24)崔援、杜操。 

(25)鲜于枢、赵孟頫。 

(26)沈度、沈粲兄弟二人,又号称“大小学士”。 

(27)指明代居于苏南的书法家唐伯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祝允明。 

(28)指晚明四大家邢侗、张瑞图、米万钟、董其昌四人。其中董其昌、邢侗又有“南董北邢”之说。 

(29)刘墉、成亲王、翁方纲、铁保。 

(30)吴稚晖的篆书 ,胡汉民的隶书,于右任的行书,谭延闿的楷书。 

(31)沈尹默。 

(32)赵朴初。 
 






 
关于我们       |         协会部门设置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         友情连接       |         本站声明
版权所有 © 四川省硬笔书法家协会
咨询电话:15528254030  电子邮件:scybsfj@163.com
地址:四川成都市武侯区晋阳路184号金雁大厦5楼5-1A    备案号 :蜀ICP备08002920号-1